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柳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

发布日期:2016/3/27 4:19:01 浏览:1312

内涵发展。

虽然报告以大量详实数据为基础,希望能真实、客观地呈现我国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现状与相关院校的科研实力。但由于种种局限,报告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宏大的理论研究决不是高职院校科研的强项与重点,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核心目的有二:一是生产如何传授技术知识的技术教育知识;二是在传承技术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生产技术知识。二者都是“如何做”的知识,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服务于学校发展决策,服务于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效能和质量的提升;而其他与专业相关的科研也主要集中在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与工艺创新上。

正因为如此,一些技术服务做得好、横向课题数量多的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的竞争力很难通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而显现出来,但相关数据的获取与统计又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这对报告的完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这毕竟是第一次对我国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其意在整体呈现,在评价指标的设计等方面是“粗线条”的。报告完成后,我们也收到了许多细化的建议,比如不同类型的专业(学科)在cssci等高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难度是不同的,应该增加针对不同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比较;再如,对于科研课题而言,以科研课题的“结项数”而不是“立项数”进行统计更具合理性,而结项课题的评定等级(是“优秀”,还是“通过”等)的差异也应该在权重上有所体现;又如,指标体系还要进一步考虑与院校规模相关的人均科研量的问题,这样才能增加可比性。这些建议都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们也会不断努力,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套充分契合高职院校实际与特色的、更为科学合理的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

(石伟平唐林伟作者石伟平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作者唐林伟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职研究中心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5年7月9日第9版

上一页  [1] [2]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