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柳州 > 百姓生活 > 正文

柳州“顺德帮教小组”:帮教十余年巧解万家愁

发布日期:2016/10/8 21:45:54 浏览:487

2006年9月21日,杨顺德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柳州“顺德帮教小组”供图。杨顺德(左)和“帮教”志愿者在帮教柳石二小的“问题少年”小杰同学。柳州“顺德帮教小组”供图。10余年帮教,“顺德帮教小组”收获无数荣誉。柳州“顺德帮教小组”供图。

广西新闻网柳州4月12日讯(记者覃铮)身着警服、脸庞消瘦、头发花白、听力有些障碍、说话轻声柔语、时不时需要端起水杯喝上一口水,这是今年59岁的柳州铁路公安处治安大队民警杨顺德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1998年,他被确诊身患中晚期鼻咽癌,但仍克服病痛折磨,以“宁可少活几年,也要换来青少年的美好前程”的情怀,一直潜心致力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先后荣获全国公安二级英模、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等称号。

2004年2月,在他的带动下,柳铁治安大队成立了“顺德帮教小组”。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专门从事青少年帮教工作的警组。10年来,帮教小组重点帮教400多个“问题少年”迷途知返,还先后为广大职工、师生、家长上法制课近600场次,使受教育人数达48万多人次。“顺德帮教小组”在为成千上万家庭排忧解难的同时,成为辐射全国响当当的“帮教”品牌。

日前,记者来到柳州“顺德帮教小组”那间挂满了锦旗和匾牌的“家”,近距离探访杨顺德和“顺德帮教小组”工作背后的一些故事。

被帮教对象:杨伯伯讲的话,我们爱听。

“我读小学三年级那时,可野了,自己不喜欢学习,还经常欺负同学,”现在柳州高中读三年级的小吴同学,在这样向记者作自我介绍时,提及“少年”往事,仍感觉到不好意思:“为此,学校老师不时向我父母‘投诉’、同学家长也不时找我父母‘告状。

虽然父母不时地需要向大家赔礼道歉,然而,小吴仍是经常惹是生非。父母自然气得又打又骂,但在“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这个问题上却也束手无策。

“后来,我妈在新闻报道里‘认识’杨顺德警官后,就带我找到他。当时见到他穿着警服,我心理还是很怕的。”小吴说:“不过,杨伯伯倒是平易近人。他和颜悦色地叫我先慢慢讲述一下打人情况,再问我为什么喜欢欺负同学等等问题,最后,他指出再怎么说,首先打人是不对的……”。

“初次见面,我就觉得他跟我们小孩在思想交流方面完全没有代沟。他知道我们心理在想什么,说的话也有道理,我比较喜欢听。”小吴说:“一来二去,杨伯伯成了我的大朋友。在他的‘理解、鼓励、帮助、引导’的帮教下,我渐渐改掉了身上的毛病。2012年,我顺利考上柳州高中这所重点中学。父母喜出望外。”

杨顺德因为患上鼻咽癌,放、化疗使他听力下降的同时,还因对唾液腺的伤害,喉咙丧失了造水功能,需要不时喝水才能讲话。为什么自己父母说的的话都听不进去的这些孩子们,却最爱听他“能”说的话?记者好奇地向杨顺德“讨教”。

“也没什么特别的秘诀。”杨顺德谦虚地说:“没有哪个孩子天生要学坏,不想成才的,关键是如何去引导他们。对待情况比较特殊的孩子,更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一定要坚持平等、理解、引导和诚信的原则。而要走进孩子的心,首先要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倾听他们的苦恼,鼓励他们发扬优点。”

话虽如此,但帮教工作不容易。杨顺德在因患病而接手校园警区工作并在担任十多所学校法制副校长之初,就没“闲”着:白天,他骑自行车在各个学校穿梭,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处理;晚上,进网吧苦口婆心劝说迷恋网络的学生,或进行家访。为了能在帮教工作中“能说会道”,杨顺德也同时不断给自己“充电”。他不但博览群书,还通过阅读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会了怎么样同那些排斥老师、家长的孩子交流;同时自学电脑和英语。对于身患重病的杨顺德来说,这个过程很是艰苦。

杨顺德还先后收集了300多万字的材料、卡片,并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网吧、电子游戏和毒品危害”等十大类30多个方面的内容整理成册;写出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发表了《对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剖析》等30多篇论文和体会文章。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归纳出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压抑、逆反、模仿、好奇、寻求刺激、虚荣、哥们义气、报复等八种不良心理,形成了一套“望、问、切、推”的工作思路,摸索出“情感交流法”、“循序渐进法”“心障接触法”、“责任锻造法”、“真相踢爆法”等富有成效的帮教方法,赢得了“帮教专家”的美誉。

学校老师: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玲是柳州市柳石二小的政教处主任。在跟记者聊起杨顺德和他的“帮扶小组”,她很是佩服地竖起大拇指,连声说:“非常了不起!”

小杰原来是柳石二小的一位“名人”。其父母都在服刑。他和4岁的妹妹与60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家境贫困。以前,他在学校上课时,经常我行我素随意走动,或歇斯底里大闹课堂,吓得其他同学经常退避三舍,老师也无法正常上课。在课后,他还随意殴打其他同学,任意抢同学的文具、钱财,甚至在教室门口威胁同班同学要交“保护费”,以至一些同学恐慌不已,害怕地要家长护送来校。班主任每天都收到3-5次同学们的投诉,学生家长怨声载道也多次报警。但他面对警察却是不理不答,不以为然。为此,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曾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外婆也曾鞭打过他,无奈仍是无济于事,只能老泪纵横,哭诉实在无法管教这个“小烂仔”。

应学校求助,杨顺德和帮教小组其他成员联合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柳石二小及小杰家走访、了解他的情况并开始与他“结对子”。为进一步亲近帮教小杰,大家先后数次跟小杰进行亲密接触,校园、社区、家里、公园……到处留下了大伙跟小杰交流、谈笑、游戏的身影。杨顺德和大学生志愿者还带着小杰参观广西科技大学、人民广场及参加10公里徒步走、参观福利院等活动。在带着他登鹅山时,杨顺德一路牵着小杰,大学生志愿者则轮着和他说话;有的与他猜拳,有的与他比跑得快,有的与他比呐喊声,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小杰渐渐开心起来,并答应不再捣乱。在了解小杰希望能和爸爸妈妈团聚的心愿之后,大家又陪着小杰一起去到监狱看望他的爸爸。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无数次交谈、走访后,这个曾经让老师们坦言“管不着”、“教不了”的小杰,后来也有了较大的转变。

“我们的老师对小杰都曾无计可施,但后来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我们自愧不如!顺德帮教小组在帮教小孩子方面,帮教方法别出心裁,沟通技巧更胜一筹。他们不嫌弃某个学生,总是尽心尽力、坚持不懈教好每个学生。我们都被他们的爱心和执着所感动。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陈玲表示。

学生家长:多亏他们,要不我的孩子就不成人了!

“多亏了杨顺德警官和他的‘帮教小组’,要不,我儿子早就毁了!”柳州市民韦利华女士不无感激地告诉记者。

原来,10年多前,她丈夫不幸去世,刚上柳州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的儿子又上网成瘾,没钱上网了就去偷……想想自己没有正式工作赚钱不容易,而儿子如此不求上进,为此,她曾多次打骂儿子。但儿子总以沉默应对,让她伤透脑筋。

在听说“顺德帮教小组”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就慕名而来。杨顺德了解情况后,多次着便衣上门开导她儿子,但她儿子刚开始并不买账。杨顺德就想方设法以一起打球等理由,经过多次接触后慢慢交上“朋友”,并在他生日时自掏腰包买上蛋糕陪他一起过,最后成功帮他戒除网瘾。如今,她儿子已参加工作。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10年前,柳州市民韦海员也对正在柳州十二中就读的儿子经常惹是生非之事头痛不已。后来她带着儿子到帮教小组求助。民警李洁了解大概情况后,从学校生活方面的小事切入话题,告诉她避免给孩子“唠叨不停”、“填鸭式”说教的印象。还叮嘱她要多鼓励孩子、尊重孩子,并指出辱骂孩子就等于辱骂自己。杨顺德也对家庭教育“支招”:“家长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孩子的爱好、志向、交友、做人等基本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教育。平等是关键,不要以长辈自居,居高临下,不要动不动就指责打骂……”

“顺德帮教小组,也是在给我们家长上教育课啊。”韦海员说当时听后很受感动,并发现孩子在参加帮教小组组织的贫困山区学生助学之旅后,“变化很大。”

“我们德帮教小组自成立之初就有了这么的一个习惯:带着城市的孩子来到贫困山区结对资助,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不为生活放弃学业,让城里的孩子因为看到贫困体会艰苦而学会感恩。”杨顺德介绍说。

接了解,2004年,杨顺德曾用他获奖的数万元资助融水县民族中学10位家境贫困的寒门学子。10年来,顺德帮教小组已经数不清究竟多少次走进贫困山区学子的家,资助过多少贫困学生重新走进课堂,帮助多少名“问题”学生家庭换回对生活的希望……

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的工作理念让我深有感触。

广西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黎敏丽是2012年加入“顺德帮教小组”的志愿者。她对与杨顺德警官和他的“帮扶小组”“结缘”过程,仍记忆犹新。

那是她上大一时,杨顺德警官应邀到他们学校作《怎样当好帮教志愿者》的演讲。“我们自身的问题都很难解决,怎么去帮助别人呢?”有同学在会上问道。“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杨警官赞许地回答说:“其实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他讲了个例子:二战的时候,有个军官看见一个士兵被敌人飞机突然轰炸而吓得呆若木鸡站在那里,就马上从掩体跳出把那个战士扑到,最后两人都获救了。而先前这位军官所在的地方,正好被炸弹击中!这位军官事后非常庆幸地说:“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对自己而言,从事帮教工作,也从中得到快乐,能忘却病痛的折磨,还获得了荣誉。”

“杨警官所说的故事,以及他的工作理念,让我的思想深有感触。”黎敏丽说:“没多久,我开始参加帮教志愿活动。这让自己很有成就感,不但能把所学用到实践中,还锻炼了自己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

据了解,最初,顺德帮教小组只有杨警官和他的两位同事;后来,越来越多像黎敏丽一样的志愿者,主动参加到这个帮教队伍来。现在这个帮教队伍已经发展壮大到400多人,队员还拓展到了南宁等地。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年龄最大的,已有82岁!

10年来,顺德帮教小组接受全国各地求助电话、来信、来访1万多人次,帮教成功的青少年已超过千人,遍布全国各地,共收到各界人士表扬信80多封,锦旗牌匾20多面,得到帮教对象及亲友、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广泛赞誉。

作者:覃铮

《柳州“顺德帮教小组”:帮教十余年巧解万家愁》相关参考资料:
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欢乐几家愁、巧解数学题、千题巧解、柳州医药、柳州 违约、柳州 爆炸、柳州 诉讼、柳州 债务危机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